积极的期望是指父母相信孩子在学习上会越来越专心,越来越认真,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。因此,在孩子的教育方面,父母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,这样孩子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。
孩子犯了错误,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,不直接批评他的错误,那么孩子就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,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,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。
父母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,父母性情平和、做事民主,子女性格多表现为亲切、率直,有活动能力;父母过分严厉,子女的表现则往往是逃避、反抗或胆怯;父母处事忽冷忽热,反复无常,子女多表现为神经质、自以为是、缺乏责任心、没有耐心等。
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人之常情。合理、适当的期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,强化学习动机激励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。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,超过了孩子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力,就会适得其反,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如果孩子的基础较差,父母就不要一味地去鼓励孩子非要考班级前几名,因为当孩子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太远时,他就会丧失自信心,产生自卑心理。 父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要求孩子。孩子一旦建立了自信心,就会削弱原来的自卑感。自卑感对孩子的危害取决于他们所感受的程度,感受太强,会使他们缺乏自信,放弃努力。在一定承受能力范围内的感受,便会变成一种刺激的动因,促使他们去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。
教育家陶行知认为,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、开放的、积极的引导环境,需要在父母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迎接孩子的成长。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天性,不能任意抹杀孩子的创 造欲望和玩乐心态,要让孩子自由地发展。因此,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,不要处处管着孩子只有这 样才能让他的个性与特长得 到更好的发展。
父母需要注意的是,当发现孩子厌学问题严重,自己无力解决时,要积极寻求外界的辅助手段,和学校的老师积极沟通,必要的时候寻求机构的帮助,让孩子走出厌学的困境。
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得法,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显然不妥,但是这些父母却浑然不知,一味地抱怨“我家孩子就是不听话"“我们管不住他”“天生的熊孩子”.……其实,孩子不听话或出了问题,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,而不能一股脑地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。比如很多孩子不听我们的劝告,不听我们的教导,我们要想一想,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,例如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,整天唠唠叨叨。
培养孩子的立性,要培养孩子的立思考能力。没有立思考能力的孩子,就谈不上有立性,也谈不上领导力的高低。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提出:的学生并不在于一定要有的成绩,而在于有的思维方式。不善于周密地思考问题的孩子,没有资格去领导他人,终只会受他人的领导。如果孩子善于周密思考问题,则会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