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,从心理学角度讲,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。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,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,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。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。厌学情绪是逃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,而逃学行为则是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。人们常把逃学和厌学联系起来。
当今社会生子女已属普遍,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,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,用“神童”的标准去要求孩子,强迫孩子学外语、背诗词、弹钢琴等等,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,动辄严厉惩罚,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,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,甚或与家长对抗,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。
夜不归宿是指未成年学生离开监护人的有效监护而在外过夜。这种现象在多数家庭和学生中并不引起重视,多数家长持有这样的态度:一是知道去向的夜不归宿不要紧;二是有意识的安排孩子到朋友、亲戚等人家住宿;三是孩子偶尔夜不归宿又不是做坏事,没有必要深究。其实,这些都时非常危险的信号。,夜不归宿是一种不良行为,长期以往,会使孩子养成随便、无规矩的住宿习惯。其次,未成年学生离开监护人的监护,即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,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。再次,未成年学生离开监护人而发生危害事件,其责任难以分清,导致不必要的纠纷。
不良行为严重,不满16周岁的孩子,应责令家长管教或送教育学校,在功能定位上,教育学校是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,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手段,在适用对象上,教育学校的招收对象主要是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。
鲁迅先生说过:“玩具是儿童的天使。”可见孩子都是喜欢玩的,因为玩比学习有趣多了。可这也说明一个问题,就是孩子如果觉得学习没有吸引力,一点都不好玩,也就会没有学习热情,长期如此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。
现在的孩子,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,从一生下来就品尝到了学习的苦头,胎教、婴儿教育、幼儿教育、小学教育..孩子一步步走过来,很多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学习、学习再学习。结果孩子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学习负担,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热情。俗话说:"一口吃不成胖子。”学习,更是要循序渐进,慢慢来,慢火煲出来的汤才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