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父母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,还没有开始说话,孩子基本就不愿意再听。当父母不知道孩子当时的需求是什么?总是一味的表达自己所想的,孩子基本不会继续沟通下去,从而形成无效的沟通。父母在对孩子说话的过程中,要感受到孩子的情绪,感受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,从而理解自己的孩子。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是非常需要被理解的,当孩子内心被父母理解,才愿意真正的打开心,把内心的情绪和需求表达出来。
孩子在情绪低落的时候,父母可以用发问的方式跟孩子互动。比如:宝贝,妈妈今天看到你不开心了,发生什么?可以跟妈妈说说吗?带着这样的同理心,感受到孩子的情绪,同时用接受的方式跟孩子互动。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,不太愿意说话,父母可以选择静静的等候,不要着急,陪伴在孩子身边。让孩子感受到,无论他是怎么样的情绪状态,有父母的陪伴,会给孩子一份鼓舞和力量。
在学习这件事上,不承认“十个指头不一样长不行”,对于有的孩子来说,鉴于自身成长因素,发育是不一样的,有的动觉器官发育缓慢,有的视觉器官发育缓慢,有的思维能力发育迟缓,有的是出生因素,据有关方面统计,我国大中城市剖腹产比率高达43%,加上未统计的,估计在50%以上。剖腹产的后果是,儿童的小脑发育滞后,小脑主要是负责身体运动协调性的。所以,剖腹产的儿童“五觉”协调性较差,注意力存在问题。另外还表现为饮食与玩学具的次科学性。比如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容易引起儿童多动、情绪敏感等问题,再如铅中毒会引起儿童烦躁、攻击、迟钝动作失调等多种问题,但是,国内铅笔的铅含量是国际标准的4倍,国内图书彩色封面的铅含量是国际标准的13倍,这些产品只能归为次科学产品。儿童长期使用这些次科学性物品,会造成代谢紊乱、大脑皮层活动失去平衡等多种问题。再有就是教养方式不当,习惯较差,诸如参加一些“拔苗助长”式的培训,对孩子过高的期待,家庭氛围紧张等。
面对孩子的成绩,要能战略上藐视,战术上重视,针对孩子的问题,有针对性地训练克服。如对于做事磨蹭、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,可以采用“串珠子法”“数豆子法”,每天坚持20分钟,以磨练孩子的耐性。对于思维懒惰的孩子,可以经常进行脑筋急转弯训练,或和小朋友比赛猜一猜类型的题目,同时生活中让孩子养成动脑的习惯。对于已经有厌学苗头的孩子,可以外松内紧,和学校结合培养孩子的兴趣。对于生活在高压政策状态中的孩子,要适时放松,毕竟孩子已经形成了内心的认知,可以采用暗示法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,如在和其他家长谈天时,故意大声说出孩子的优点,生活中淡化孩子的缺点,强化孩子的优点,让其从心里感受来自家长的认可,从而树立“我能行”信念。
手机的每周使用时长都有一个统计数据,对于各类APP的使用时间也有记录,对照这些数据,看自己平时在哪类APP花的时间多,是社交类,还是游戏类、视频类。手机上可以安装一个限制手机使用的APP,或者是进入青少年防沉迷模式,来强制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。
当孩子说,不想去上学了。先想想这几天有什么事情,再和孩子聊一下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了,需要帮助的,我会提供帮助支持,需要开导的,就把自己小时候经历的相似事情跟他分享。先明白是什么事引起的,再让他把感受情绪说出来,一起打败情绪小怪兽,而不是漠不关心,或是指责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情绪,而是让他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。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些困难问题。让他有信心有热情地投入到学校的氛围中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把看问题的角度换换,也许就是另一种心境。